公司新闻

如何预防卷扬机减速机的故障?

发布时间:2025-07-21
阅读:1001
卷扬机减速机是卷扬机(起重、提升设备)的核心传动部件,其工作环境常伴随频繁启停、冲击负载(如吊物起升 / 下降瞬间)、粉尘或户外环境,故障多源于 “过载、磨损、润滑不良、安装偏差” 等。预防故障需结合其工况特点,从安装、使用、维护、环境四个维度针对性防控,具体如下:
一、安装与调试:从源头避免 “先天缺陷”
安装不当是卷扬机减速机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(如轴系对中不良导致齿轮偏载、固定松动引发振动),需重点控制:
确保轴系对中精准
卷扬机减速机输入轴连接电机,输出轴连接卷筒(或齿轮),若两轴同轴度偏差过大(超过 0.1mm/m),会导致减速机内部齿轮、轴承 “偏载”(局部受力集中),短期出现齿面磨损、轴承发热,长期会引发齿轮断齿、轴断裂。
安装时用百分表检测电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的同轴度(径向和轴向偏差),确保在减速机手册允许范围内(通常≤0.1mm);
若通过联轴器连接,优先选弹性联轴器(如梅花联轴器),可缓冲少量对中偏差和冲击,避免刚性联轴器的 “硬传递”。
固定基础牢固无松动
卷扬机工作时(尤其吊物起升)会产生反作用力,若减速机固定螺栓松动、基础刚度不足(如焊接底座变形),会导致减速机整体振动,齿轮啮合间隙不稳定(时大时小),加速齿面疲劳磨损。
安装时螺栓需按规定扭矩拧紧(如 8.8 级螺栓用扭矩扳手紧固),并加装防松垫片(如弹簧垫片、止动垫片);
基础底座需焊接牢固或用地脚螺栓固定,避免 “悬空” 或 “晃动”(可通过水平仪检查底座水平度,偏差≤0.2mm/m)。
输出轴与卷筒连接可靠
减速机输出轴与卷扬机卷筒的连接(如键连接、花键连接)若配合松动(键槽磨损、花键间隙过大),会导致 “打滑” 或 “冲击传递”—— 吊物时扭矩突然传递,减速机输出轴承受瞬时过载,易引发轴端断裂或齿轮损伤。
安装前检查键与键槽的配合间隙(正常为 0.01~0.03mm),磨损超限时需修复(如堆焊键槽后重新加工);
连接后需手动转动卷筒,确认无卡滞、无 “异响”(避免装配时异物进入)。
二、负载与操作:避免 “过载与冲击”
卷扬机减速机的核心失效模式是 “过载导致齿轮 / 轴疲劳”,因吊物重量、起升速度的突变会产生远超额定值的冲击扭矩(如吊物突然离地时扭矩可能达额定值的 2~3 倍),需通过 “规范操作 + 安全装置” 控制:
严格控制负载,禁止超载
减速机额定输出扭矩是设计的 “长期安全值”,若长期超载(如吊物重量超过卷扬机额定起重量),齿轮齿面会因 “接触应力超标” 产生点蚀(表面剥落),持续超载会导致齿根弯曲疲劳断裂。
操作前确认吊物重量(不超过卷扬机额定值),避免 “估重” 失误(可加装称重传感器,超限时报警);
禁止 “斜拉歪吊”(吊物与卷筒轴线不垂直),斜拉会导致减速机输出轴承受附加径向力(原本应纯受扭),轴承因 “径向过载” 磨损加剧,轴颈变形。
避免频繁启停与急停
卷扬机频繁启停(如短距离多次提升)时,电机启动扭矩(通常是额定值的 1.5~2 倍)会通过减速机传递,齿轮、轴承受 “交变冲击载荷”,疲劳寿命大幅缩短(如设计寿命 10000 小时,频繁启停可能降至 5000 小时)。
操作时尽量减少 “点动” 次数,吊物起升 / 下降时平稳加速、减速;
非紧急情况不使用急停按钮(急停时吊物惯性会反向冲击减速机),急停后需检查减速机有无异响、漏油。
确保安全装置有效
依赖安全装置切断过载风险,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减速机损坏:
过载保护装置(如扭矩限制器):当减速机输出扭矩超过额定值 1.2~1.5 倍时,自动切断动力(如离合器分离);
高度限位器:防止吊物超程导致卷筒 “顶死”,避免减速机输出轴承受 “堵转扭矩”(堵转时扭矩可达额定值的 5~10 倍,瞬间损坏齿轮);
定期测试安全装置(每周 1 次),确保触发灵敏(如模拟超载,观察是否报警或停机)。
三、润滑管理:减少 “摩擦与磨损”
卷扬机减速机内部齿轮、轴承的磨损 90% 源于润滑不良(如油量不足、油质变质),因起重工况下齿轮啮合压力大(接触应力可达数百 MPa),需 “精准润滑”:
选对润滑油,定期更换
卷扬机减速机多为中重载齿轮传动,需用中重负荷工业齿轮油(如 L-CKD 220#、320#,粘度根据环境温度选择:低温用 220#,高温用 320#),其添加剂可形成耐磨油膜,抵抗齿面胶合(高温下金属粘连)。
新减速机首次运行 500 小时后需换油(磨合期会产生金属碎屑),之后每 2000~3000 小时换油一次(粉尘多、潮湿环境缩短至 1500 小时);
换油前需排空旧油(打开放油孔,最好加热后放油,利于杂质排出),并清理油箱底部沉淀(用布擦拭,避免杂质残留)。
保持油位正常,避免缺油 / 漏油
油位过低会导致齿轮、轴承润滑不良(油膜无法形成),油位过高则搅拌阻力大、油温升高(油质易变质)。
每次启动前检查油位(通过油位计观察,油位应在 “上下限之间”),缺油时及时补充同型号润滑油(禁止混合不同品牌 / 型号油);
检查漏油点(如输入 / 输出轴端密封、箱体结合面):轴端漏油多因骨架油封磨损(更换油封时需注意型号匹配,安装时避免唇口损伤);结合面漏油需重新紧固螺栓(按对角顺序拧紧),必要时更换密封垫(涂密封胶辅助密封)。
监控油温,避免过热
润滑油正常工作温度应≤80℃(高不超过 90℃),油温过高会导致油膜强度下降(润滑失效),齿轮、轴承磨损加剧。
长期运行时用红外测温仪检测减速机外壳温度(与环境温差不超过 40℃),温差过大需停机检查(可能因油量不足、轴承损坏、超载等);
高温环境(如冶金车间)的卷扬机减速机,需加装冷却装置(如风冷风扇、水冷盘管),控制油温在安全范围。
四、日常检查与维护:及时发现 “早期隐患”
卷扬机减速机故障多有 “早期信号”(如异响、振动、漏油),通过日常检查可提前干预,避免小问题恶化:
运行中 “听、看、摸”
听异响:正常运行应是 “均匀的齿轮啮合声”,若出现 “周期性异响”(如 “咔咔声”)可能是齿轮齿面损伤(如断齿、点蚀);“连续嗡嗡声” 可能是轴承磨损(滚子与滚道间隙过大);
看状态:观察是否漏油(轴端、结合面)、油位计是否有气泡(可能是齿轮啮合带入空气,油位过低或油质差)、吊物运行是否平稳(抖动可能因减速机内部零件松动);
摸温度:停机后触摸轴承座部位(非运转时),若局部过热(明显烫手),可能是轴承缺油或损坏(需拆解检查)。
定期拆解检查关键部件
每半年(或运行 5000 小时)对减速机进行一次 “深度检查”(尤其高频使用的卷扬机):
齿轮:检查齿面是否有点蚀、磨损、裂纹(用放大镜观察),齿厚磨损量超过原齿厚的 10% 需更换齿轮;
轴承:转动轴承时应无卡滞、异响,若径向间隙过大(超过 0.1mm)或滚子有凹坑,需更换轴承(选择正品轴承,避免劣质产品);
轴与键:检查轴颈是否磨损(与轴承配合处)、键槽是否变形(配合松动会导致异响),磨损超限时需修复(如轴颈镀铬修复、键槽补焊加工)。
清洁与防护(针对恶劣环境)
卷扬机常工作在工地、港口等粉尘多、潮湿环境,需做好防护:
定期清理减速机表面粉尘(避免散热不良),在箱体透气孔加装防尘罩(防止粉尘进入油箱);
潮湿环境(如码头)需对减速机外露部件(如轴端、螺栓)涂防锈漆,避免锈蚀(锈蚀会导致螺栓拆卸困难、轴颈配合不良)。
五、特殊工况的额外防护
户外卷扬机:加装防雨罩(避免雨水进入油箱,导致油乳化),冬季停机后若环境温度低于 - 10℃,下次启动前需预热(如用电加热棒加热润滑油至 20℃以上,避免低温启动时润滑不足);
粉尘环境(如矿山):在输入 / 输出轴端加装防尘圈(双重密封),定期用压缩空气吹扫减速机表面,避免粉尘堆积进入缝隙;
腐蚀性环境(如化工车间):选用耐腐蚀材质的减速机(如箱体涂防腐漆、齿轮表面镀铬),缩短润滑油更换周期(防止油质被腐蚀物污染)。
总结:预防故障的核心逻辑
卷扬机减速机的故障本质是 “受力超过设计极限” 或 “润滑失效导致磨损”,预防需围绕:
控制受力:通过安装对中、避免超载、规范操作,确保齿轮、轴、轴承受力在安全范围;
保障润滑:通过选对油、控油位、控油温,维持润滑油的润滑和冷却作用;
早期发现:通过日常检查捕捉异响、漏油等信号,及时修复早期缺陷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大幅延长卷扬机减速机的使用寿命,降低故障停机风险。
卷扬减速机

相关产品

Copyright © 泰兴减速机厂家  苏ICP备2024075234号-13 网站地图

  • 首页
  • 免费热线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在线客服
    服务热线

    服务热线

     13401208111

    微信咨询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