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
轴装减速机装配衔接流程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5-09-09
阅读:1001
轴装减速机(又称 “轴装式减速器”)的核心特点是输出轴直接与负载设备(如输送带滚筒、搅拌轴、风机轴)的输入轴衔接,无需额外底座或联轴器(部分需胀紧套 / 平键传递扭矩),装配衔接流程需围绕 “轴系精准对准、扭矩可靠传递、密封防护到位” 三大核心目标展开,同时需避免轴系偏差导致的振动、磨损或密封失效。以下是详细的装配衔接流程,按 “准备→核心装配→调试→验收” 四个阶段拆解:
一、装配前准备阶段:确保 “工具、备件、安全” 三到位
装配前需完成基础检查和准备,避免因工具缺失或备件问题导致流程中断,核心步骤如下:
1. 工具与设备准备
需提前准备适配的工具,确保精度和效率:
测量工具:激光对中仪(优先,精度≤0.05mm)、百分表(带磁力表座,检测同轴度)、卡尺(测量轴径 / 键槽尺寸)、扭矩扳手(按螺栓规格匹配,如 M12 对应 30-40N・m);
装配工具:套筒扳手、内六角扳手、铜锤(避免损伤轴面)、胀紧套安装专用工具(若为胀紧套连接)、密封胶(如乐泰 515,用于法兰密封);
辅助设备:吊装带 / 葫芦(针对重型减速机,需确认减速机重心位置,避免倾斜)、清洁布、煤油(清洗轴面油污)、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,涂抹在轴与配合面)。
2. 备件与尺寸核对
轴装减速机的装配核心是 “轴与轴的配合”,需提前核对关键尺寸,避免配合偏差:
核对减速机输出轴参数:测量输出轴直径(如 φ50mm)、键槽宽度 / 深度(如 14×9mm)、轴端长度,确认与负载轴的 “过渡配合” 要求(通常为 H7/k6 或 H7/js6,间隙≤0.03mm,过盈≤0.02mm);
检查连接件:确认胀紧套(若有)、平键、固定螺栓、密封件(如油封、O 型圈)的规格与减速机手册一致,无变形、裂纹(如胀紧套内壁需光滑,无锈蚀);
清洁部件:用煤油清洗减速机输出轴、负载轴的配合面,去除油污、锈蚀或毛刺(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毛刺,避免划伤配合面),晾干后涂抹薄层润滑脂(减少装配阻力,防止生锈)。
3. 安全防护
重型减速机(重量>50kg)需 2 人以上配合吊装,吊装点需选减速机壳体的专用吊耳(禁止吊输出轴),防止壳体变形;
装配区域需清理障碍物,地面铺设防滑垫,避免设备倾倒;
佩戴防护手套(防止轴面划伤)、护目镜(防止金属碎屑飞溅)。
二、核心装配衔接阶段:按 “定位→对准→连接→密封” 顺序执行
该阶段是确保轴系传动可靠的关键,需严格控制同轴度和扭矩传递部件的安装精度,分 4 步核心操作:
1. 减速机初步定位:确定安装位置
根据负载设备(如滚筒)的安装基准,将减速机输出轴对准负载轴的配合孔(或轴端),调整减速机位置,确保输出轴与负载轴的轴线 “初步同轴”(目视无明显偏移);
若减速机带 “耳座”(部分轴装机型有辅助固定耳),需将耳座与负载设备的支架对齐,用临时螺栓固定(不拧紧,预留调整空间),避免减速机晃动。
2. 轴系精准对准:控制同轴度(核心关键)
轴装减速机的 “同轴度偏差” 是导致振动、噪音和轴承磨损的主要原因,需用专业工具检测并调整:
检测径向同轴度:
将百分表磁力座固定在负载轴上,百分表测头抵在减速机输出轴的圆柱面上(靠近配合端);
缓慢转动负载轴(带动输出轴同步转动),记录百分表的较大与较小读数,偏差需≤0.05mm(若为高速传动,偏差需≤0.03mm);
若偏差超标,通过调整减速机耳座的垫片(增减薄铁片,厚度 0.1-0.2mm)或移动负载设备支架,直至偏差合格。
检测端面跳动(若负载轴有法兰面):
将百分表测头抵在负载轴的法兰端面上(垂直于轴线);
转动轴系,记录端面跳动值,需≤0.04mm(避免轴向力过大导致密封失效)。
3. 扭矩传递部件安装:胀紧套 / 平键连接
轴装减速机通常通过 “胀紧套” 或 “平键 + 螺栓” 传递扭矩,两种方式的安装流程不同:
连接方式 安装步骤 关键注意事项
胀紧套连接(常用,传递扭矩大) 1. 将胀紧套的 “内圈” 套在减速机输出轴上,“外圈” 插入负载轴的配合孔内,确保胀紧套两端面与轴肩贴合(无间隙);
2. 按 “对角顺序” 分次拧紧胀紧套的螺栓(如 8 颗螺栓分 3 次拧紧),第一次拧至额定扭矩的 1/3,第二次至 2/3,第三次至额定扭矩(参考手册,如 M10 螺栓额定扭矩 25N・m);
3. 拧紧后,转动轴系 1-2 圈,感受无卡滞,用百分表复测同轴度(避免拧紧过程中轴系偏移)。 - 胀紧套螺栓需涂抹防松胶(如乐泰 243),防止运行中松动;
- 禁止单颗螺栓一次性拧紧,避免胀紧套偏载变形,导致传递扭矩不均。
平键连接(中小扭矩) 1. 将平键嵌入减速机输出轴的键槽内,确保平键顶面与键槽顶面有 0.1-0.2mm 间隙(避免过盈导致装配困难);
2. 缓慢推动负载轴,使平键滑入负载轴的键槽内,直至两轴的配合面完全贴合(无轴向间隙);
3. 在轴端安装 “轴端挡板”,用螺栓固定(螺栓扭矩按手册设定),防止轴向窜动。 - 平键安装时禁止用铁锤敲击,需用铜锤轻敲负载轴端面,避免键槽变形;
- 若配合过紧,可在平键表面涂抹少量石墨粉(增加润滑,不可用润滑油,防止打滑)。
4. 辅助固定与密封:防止松动和漏油
辅助固定:若减速机有耳座,将耳座与负载支架的固定螺栓按 “对角顺序” 拧紧(扭矩参考手册,如 M16 螺栓扭矩 80-100N・m),拧紧后用记号笔在螺栓头部做标记(便于后续检查是否松动);
密封安装:
若输出轴与负载轴配合处有 “油封座”,需将油封唇口朝向油侧(减速机内部),轻轻压入油封座(用专用套筒,避免油封变形),油封与轴面的接触需均匀,无渗漏;
若配合处有法兰,在法兰结合面涂抹薄层密封胶(宽度 5-8mm,不可过厚,避免胶液进入轴系),然后拧紧法兰螺栓。
三、调试阶段:验证装配效果,排除隐患
装配完成后需通过 “静态检查 + 动态试运行” 验证衔接质量,避免直接带载运行:
1. 静态检查
目视检查:确认所有螺栓已拧紧,密封件无变形、渗漏,轴系无明显偏移;
手动转动:用手转动负载轴(或减速机输入轴),感受转动均匀,无卡滞、异响(如 “咯噔” 声,可能是键槽配合不良);
尺寸复测:再次用百分表检测同轴度和端面跳动,确认无因安装导致的偏差变化。
2. 动态试运行(空载→轻载→额定负载)
空载试运行:启动减速机(若为电机驱动,需先单独试运行电机,确认转向正确),空载运行 30 分钟,监测以下参数:
温度: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输出轴轴承温度,需≤70℃(环境温度 25℃时),无明显温升;
振动:用手触摸减速机壳体,无明显振动(或用振动仪检测,振动速度≤4.5mm/s);
噪音:运行噪音≤75dB(无刺耳异响,如 “尖叫” 声可能是密封件摩擦过大)。
轻载试运行:加载至额定负载的 30%-50%,运行 1 小时,检查扭矩传递是否稳定(如输送带无打滑),密封处无漏油,螺栓无松动(用扭矩扳手复紧,确认扭矩无变化)。
额定负载试运行:加载至额定负载,运行 2-4 小时,持续监测温度、振动、噪音,记录数据(如每 30 分钟记录一次轴承温度),确认所有参数符合手册要求。
四、验收与记录阶段:形成装配档案
验收标准:
同轴度偏差≤0.05mm(高速传动≤0.03mm);
试运行期间无卡滞、异响、漏油,轴承温度≤80℃;
扭矩传递可靠,无打滑(如胀紧套连接无相对转动痕迹)。
记录存档:
记录装配日期、操作人员、使用工具;
记录关键尺寸(输出轴直径、键槽规格、同轴度偏差)、螺栓扭矩值;
记录试运行数据(温度、振动、噪音),形成装配档案,便于后续维护。
五、常见装配问题与预防措施
常见问题 原因 预防措施
同轴度超标 未用专业工具检测,仅凭目视调整;耳座垫片厚度不均 必须用激光对中仪或百分表检测,垫片选用精度 0.05mm 的薄铁片,分次调整
胀紧套打滑 螺栓未按对角顺序拧紧,扭矩不足;胀紧套内壁有油污 严格按手册扭矩分次拧紧,装配前用煤油清洁胀紧套内壁,无油污
密封漏油 油封安装反向;法兰密封胶涂抹不均或过厚 确认油封唇口朝向油侧,密封胶涂抹宽度 5-8mm,厚度≤0.5mm
轴系卡滞 配合过盈过大;平键与键槽配合不良 装配前核对配合公差(H7/k6),平键安装时涂抹石墨粉,避免敲击变形
总结
轴装减速机的装配衔接流程核心是 “精准对准、可靠传递、严格调试”—— 通过前期尺寸核对和工具准备奠定基础,中期控制同轴度和扭矩传递部件的安装精度,后期通过试运行验证装配效果,确保轴系传动稳定、无隐患。相比其他类型减速机,轴装减速机的装配更依赖 “轴系配合精度”,需避免因细节疏忽(如螺栓扭矩不足、密封反向)导致后期故障。
轴装式减速机

相关产品

Copyright © 泰兴减速机厂家  苏ICP备2024075234号-13 网站地图

  • 首页
  • 免费热线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在线客服
    服务热线

    服务热线

     13401208111

    微信咨询
    返回顶部